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那些“路標式”的網絡作品(周志雄)

http://134apc.cn 2014年09月15日11:01 來源:文學報 周志雄(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在文學史上,有一類是路標式的作品,如《傷痕》《班主任》等作品不是什么藝術上的經典之作,但無疑它們是重要作品,是認識文學史的路標。網絡文學排行榜上的作品也多是如此,沒有更深刻的思想,沒有更復雜的藝術運思,但有時代的生活氣息,有一代讀者閱讀的代入感和共鳴點。一些網絡人氣作品能成為網絡文學經典,不是因為它在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上可以和純文學比肩,而是因為它們是一種新的文學樣態(tài),它們更像是文化產品,借用美國學者卡林內斯庫的說法就是,在這些作品中,“震驚的”、“永恒性美學”轉變?yōu)椤白兓托缕妗钡摹八矔r性與內在性美學”。

  蔡智恒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以網絡風格的語言給讀者以新奇的感覺,小說告訴讀者,戀愛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這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那些奇奇怪怪的網絡聊天語言修辭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網絡文風,作品的魅力靠的不是思想,而是借助網絡釋放的人物個性。

  今何在的《悟空傳》是獲得“榕樹下”第二屆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獎最佳小說獎的一部作品,網友讀者的意見在這次評審中起了關鍵作用。這是受電影《大話西游》影響的一部作品,小說顛覆了傳統(tǒng)文學形象,顛覆了傳統(tǒng)的師徒關系,以現(xiàn)代的精神理念重寫傳統(tǒng)經典作品,以戲謔幽默的語言調侃人物,故事搞怪,又不乏現(xiàn)代人的精神追問。

  安妮寶貝的《告別薇安》是一篇短篇小說,凄美、憂郁的文字風格,感性而迷茫的都市男女情感生活,傷感而自我的主人公,義無反顧而又不無偏激,那種隱秘的情感世界的敞開,青春的迷茫和成長的憂傷,獲得了青少年讀者的共鳴。安妮寶貝后來一直努力撇清自己和網絡文學的關系,但后來的作品并未偏離《告別薇安》的風格。

  寧肯的《蒙面之城》曾遭到文學期刊的拒絕,在新浪網上的成功引來了紙質期刊媒體的快速反應,《當代》 雜志分兩期刊出并加上編者按,視其為能與當代純文學比肩的代表。這個戲劇性的過程中,重要的還是作品自身的分量。作者寫作多年,文字功底深厚,小說打開了一個豐富、感性的生活意義空間,精神貴族般的流浪漢演繹了網絡自由精神。

  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比作者后來的所有作品都要有名,無疑,這部小說寫出了青年人走向社會后精神夢想破滅的過程,那種學生時代的純情理想與金錢、欲望的現(xiàn)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70后”讀者應是這部小說的主要讀者,它寫出了這一代人所經受的精神震蕩。

  江南的《此間的少年》曾被作為中國作協(xié)“網絡文學十年盤點”的第一名,作者以網絡游戲精神和戲謔態(tài)度,將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搬到了大學校園,“同人小說”成為一種類型,小說在通俗故事和當代生活之間架起了橋梁,讀來頗有趣味。

  蕭鼎的《誅仙》是書商借助商業(yè)手段力推的一部作品,“后金庸時代的武俠圣經”作為一句廣告詞也大體說出了這部作品的基本特點。作者以自己的才華講述了一個平凡少年成長為大英雄的故事,世道艱險,人生波瀾起伏,故事?lián)渌访噪x,在價值取向和故事設置上,顯然是在向金庸致敬。

  貓膩的《間客》以其雄健的筆力和現(xiàn)代精神的灌注獲得了眾多業(yè)內人士的肯定,是首屆“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的獲獎作品。這部小說借用了金庸小說的橋段,小說人物的對話很見功力,極大地擴大了讀者的閱讀享受感。作品實現(xiàn)了通俗小說與現(xiàn)代小說的融合。

  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以民間化的視角重寫了明朝歷史故事,詼諧的語言,有趣的故事,將歷史變得“更好看”。一個從5歲開始閱讀歷史書的年輕公務員,在業(yè)余時間通過將歷史人物故事生活化、戲劇化,不僅贏得了讀者,甚至獲得了明史專家的贊譽。

  李曉敏的《遍地狼煙》作為一部獲得中國政府出版獎和唯一晉級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初評81強的網絡文學作品,獲得了眾多的關注。成長的主人公,不斷走向勝利的虛構故事,讀者讀時產生的代入感很強,無疑是典型的網絡文學寫法。

  以上點評的只是部分網絡文學人氣作品,能從海量網絡文學作品中浮出并進入排行榜,離不開各種推手的力量,但歸根結底是讀者對作品的呼應,與作品自身的特性分不開。網絡文學打破了一體化的傳統(tǒng)文學體制,也帶來了文學經典內涵的變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