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人間正道是滄?!栋俅|到?!穭?chuàng)作談
來源:《十月》 |  鄭欣  2021年07月05日09:06

回顧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經(jīng)過28年的浴血奮戰(zhàn)和頑強奮斗,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這段時間,猶如一圈圈深刻的年輪,記載著華夏兒女從苦難中奮起的歷史;猶如巍峨入云的山巔,標注著人類意志所能達到的精神境界;猶如旭日東升的朝暉沐浴下的大海,蘊含著無數(shù)文藝作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

《百川東到?!愤@部作品我構思了很長時間,起源于童年時期和青少年時期讀過的一些書,認識的一些人,聽說的一些故事。童年的若干個傍晚,火燒云映照著老人們斷斷續(xù)續(xù)的閑談,有一搭無一搭的敘述。那些故事或者事件的親歷者們,他們平淡的神色與波瀾壯闊的故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恰如天邊云霞,也引起了我很多的好奇與幻想。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學習了黨史、革命史和中國近代史之后,那些曾經(jīng)聽到的支離破碎的故事不但沒有忘卻,反而越來越在歷史資料中明晰和鮮活起來,將這些記憶和想象動筆寫下來的想法油然而生。

我在這部《百川東到?!防铮靡粋€北洋軍閥大家族的覆滅為背景,描寫了第一批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翻譯與研究的年輕人,記述了他們面對時代變革經(jīng)歷的人生選擇和愛恨情仇。巨浪淘沙后,大家都在歷史的浪潮里明晰了自己的命運,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只能百川東到海,泥沙俱下的滔天巨浪中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標。這是一個大時代摧枯拉朽的過程,每一個個體都承受了命運艱巨的考驗,從而完成了自己幸與不幸的人生。其中主要描寫了軍閥家族的唐氏三兄弟,大哥淳衷是破落公子抱殘守缺,逃亡路途中客死在戰(zhàn)火中;二哥淳祐是糾結一生的國民黨書生,同情共產(chǎn)黨但革命不徹底,經(jīng)歷了各種磨難與糾結之后,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引領和關心下,終于棄暗投明,下定決心起義投誠;三弟淳袏敢想敢干,與舊家庭徹底決裂,后來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親密的朋友、著名民主進步人士;淳祐的太太敏之是大方得體的大家閨秀,希望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力挽狂瀾家族破落但最終失敗,卻在歷史卷裹的潮流中一次次友助了革命;陳爾留是淳祐黃埔軍校的同學,始終堅持革命信念,參加了南昌起義直至全國解放;敏之的表姐惠茗,淳袏的前妻,心中無家國,只有小自我,最終獨演一場人生悲?。涣_丹敢愛敢恨,充滿理想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色彩,在革命的征程中與淳袏相知相戀,最后取義成仁,在抗日戰(zhàn)爭中壯烈犧牲;敏之的丫鬟桃葉,從懵懂無知的丫頭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革命婦女干部;桃葉的丈夫安泰本來獨善其身不問世事,幾經(jīng)人生波折也加入了人民解放軍。

整篇小說基本是1919年-1949年這段時間為歷史背景,描寫了百余名人物和眾多歷史事件。作為小說時代背景的鋪陳,主要記述的歷史事件有清帝遜位、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興起、二次北伐、濟南慘案、中原大戰(zhàn)、青島紗廠工人運動、七七事變、國共二次合作、聊城保衛(wèi)戰(zhàn)、遠東軍緬甸之戰(zhàn)、日本投降、天津戰(zhàn)役、北平和平解放……為了增強可讀性,我試圖用人物的生活經(jīng)歷串起繁雜的歷史事件,去講述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無數(shù)英雄兒女歷盡人間艱難,迎來革命勝利曙光開始嶄新生活。因為人物眾多,時間跨度長,寫作時候需要尊重歷史、敬畏歷史,盡可能地還原真實歷史環(huán)境。但是,如何在講述中將人物個人的成長、性格的養(yǎng)成與歷史發(fā)展脈絡緊密相連,而不是沉浸在碎片化的絮叨中,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很難的考驗,也是花費了很大的力氣。

故事要講得像一個真實的故事,除了主要人物之外,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諸多小人物和細節(jié)。這些配角和細稍末節(jié)的配置,對于一個作者而言,就好像打開一只裝滿絲線的盒子,把這些絲線條條縷縷地放出來,它們各種顏色,有長有短,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到雜亂無章,理出來之后還要再把它們放回到盒子里面去。這個編織和整理的過程,讓人興奮,讓人焦慮,也讓人沉醉,最后會達到一種感悟。在編織過程中,我創(chuàng)作了眾多小人物,頑固不化的遺老遺少,舍生取義的妓女,賣國求榮的高官,毫無廉恥的漢奸,兩面三刀的官僚等等。這些小人物的生死悲歡,相較于幾位主人公,有時候更加牽動我的情感。我一直很難忘,去年夏天的一個凌晨,暑熱憋悶中筆下是漫天大雪中的北方戰(zhàn)場,一位小配角終于完成了她在書中所有的角色定位,即將離場了……寫到這個時候,我似乎看見了那個虛構的人物決絕前行的背影,胸中涌滿了難以紓解的沉沉的東西,體會到太多筆力不能企及的世間角落和人心悲喜。

為了讓故事結構、人物塑造更加合理化,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做了不少閱讀和調(diào)研,真正動筆是在2017年。三年多的寫作,正是一次深入學習黨史的過程。這種輸出型學習更加聚焦,更具力量,從而得到了多方面的收益。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道路,是人民群眾的必然選擇,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黨百年兩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以兩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為創(chuàng)作坐標,力求反映黨的偉大精神的歷史軌跡和現(xiàn)實力量,力求講好建黨百年輝煌歷程中的奮斗故事,力求用心用情為黨寫史、為民族鑄魂、為人民立傳,在這項具有重要意義的任務中敬獻一份綿薄之力,既是一項應盡的義務,更是一種由衷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