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張翎:遠在一萬多公里之外的發(fā)表之路
來源:《中篇小說選刊》 | 張翎  2021年07月29日09:28
關鍵詞:張翎

雖然年少時寫過一些短文,但真正持續(xù)寫作發(fā)表,卻是在我去國離鄉(xiāng)多年之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在求學和謀生的漫漫路途中安定下來的我,開始在業(yè)余時間里寫小說,積壓了幾十年的靈感終于落到了稿紙上。望著那些文字,我感覺一片茫然:我的發(fā)表之路,在一萬多公里之外,我不認識任何一位朋友,可以把我引到一家文學期刊的門口。

于是我用最原始的方法,尋找期刊的郵政地址,把打印的稿紙放入牛皮紙信封,用國際航空信件通過郵局寄出。出乎意外,很快就收到了錄用的傳真,我的小說開始出現(xiàn)在一些期刊上。一位海外作家與母語文學之間的文字情緣,就是通過這些并不在意我的無名作者身份的期刊,慢慢地建立了起來的。

《中篇小說選刊》就是其中的一家。從2003年轉(zhuǎn)載我首發(fā)在《收獲》上的中篇小說《羊》之后,這些年里《中篇小說選刊》陸續(xù)轉(zhuǎn)載了我的《向北方》《余震》《阿喜上學》《都市貓語》等作品。至今我和《中篇小說選刊》的大部分編輯都未謀面,我們都是通過電子渠道溝通的。印象中和主編林那北在一次活動中見過面(她的笑容可以融化一座雪山),那也是在他們刊發(fā)我作品多年之后。這份雜志憑著文字,感受到了一位無名作者的氣息,給我的文學生涯留下了一片發(fā)展空間。這片空間對雜志和讀者來說都是公眾化的,而對我來說卻是具有個人意義的,因為它承載了一份期刊對一位作家的扶持和關愛。對這段持續(xù)多年的情緣,我常心生感恩。由于長居海外,我和《中篇小說選刊》諸位編輯見面的機會大概也是寥寥,但在文字中結下的情緣,卻是單純長久而牢靠的。

愿《中篇小說選刊》在我的遠方枝葉常青,果實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