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死亡,一個不需要回避的問題
來源:鐘山(微信公眾號) | 余靜如  2021年08月30日08:45
關(guān)鍵詞:余靜如

最近幾年,我發(fā)現(xiàn)我身邊陷入抑郁的朋友越來越多了。不止一個人告訴過我,自己曾有過“死”的念頭。我通常都不知道要怎樣去安慰他們。

在青春期的一段時間里,我曾把這個詞掛在嘴邊,事實上我從未深入思考過這件事。一直到成年以后的許多年,我都很回避這個問題,似乎人活著,就不應該想到“死”,這樣才是“健康”的心理。

大約在我祖母八十歲的那年,某個夜里,我們在電視機前坐著,好端端地,她突然站起身來,從櫥柜里拿出一套花花綠綠的,很厚重的一套衣服給我看,一邊翻檢著,一邊告訴我那是她的壽衣,我心里生出一種強烈的抵觸情緒,她又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紙包來,上面歪歪斜斜寫著我的名字。我知道那是她想要留給我的東西,她極自然地開始說起關(guān)于死亡的話題,但我很激烈地打斷了她。她臉上露出難過的神情,在當時我以為那是死亡這個話題帶來的傷感,現(xiàn)在明白了并不全是,甚至很大一部分不是。我不應該阻止她去談論,死亡,每個人都不需要回避這個問題。這也不是一個只屬于老年人的問題。

寫這篇小說,正是因為一個年輕的朋友,告訴我他對于“死”的向往,因此這篇小說和我以往的大部分小說風格不同,它不以故事為主,而是在討論一些長期困擾我的問題。因為我發(fā)現(xiàn),我根本無法說服一個想要“死”的人,這正是因為我從未直面這個問題,我們有時候會突然從新聞或是他人的口中得知某個年輕人自殺,抑郁癥往往是人們給出的解釋,把選擇死亡的原因歸于病態(tài),也阻止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更多思考。但真相未必如此,甚至很可能,選擇死亡的大部分人是出自理性的選擇。在我小說中的X,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談及死亡的時候,就像談到一次計劃已久的旅行。他在一家銀行上班,順利完成每天的工作,和周圍的人正常交流,會開玩笑,能吃能喝,但是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他認為這一切都毫無意義,他認為大多數(shù)的人都過著麻木、無知、缺乏自省的生活。X是獨特的,但也并沒有那么獨特,他仍然屬于他憎惡的群體,他的善與惡都由這一群體孕育。他認為這樣一些人都是沒有價值的,而他自己即便意識到這一點,也因為無法創(chuàng)造出“價值”而變得“沒有價值”。那么,“價值”又是什么?他認為自己“無價值”而向往死亡,那么他對于世界上同樣被他認為“無價值”的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在勸說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也正是困擾著我的問題?!八劳觥笔且粋€大命題,關(guān)于它,歷史上許許多多的哲學家都給過思考方向和答案,但我相信對于它的探索永遠不會結(jié)束,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群之中,它不僅僅是哲學命題,文學命題,也是社會命題。一個人對于死亡的態(tài)度,往往取決于他想要如何“活著”。而我的主人公X最大的悲劇,就在于他并不知道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