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重建短篇小說雄心
來源:文藝報 | 朱山坡  2022年04月25日10:44
關鍵詞:短篇小說

除了獲勝,踢球者都渴望在職業(yè)生涯中至少打進一個驚天的世界波,從而進入百年“進球集錦”。作家也是一樣,“短篇小說家的終極雄心是有一兩篇作品能進入最優(yōu)秀的選集。這樣自己的作品就可以長存,并擁有長久的、一代代的讀者”(哈金)。因而,短篇小說家只能孜孜不倦地一次又一次地射門,哪怕放了高射炮、打中門框,或用鼻子勉強撞進一球。

掐指一算,本人專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近20年了??偸怯X得時間過得太快,是因為該干的活沒有干好,而且還要把一些時間浪費在百般狡辯上,為安慰自己,也為短篇小說。但每次狡辯以后很快又懷疑自己是不是閑的……

我對短篇小說情有獨鐘,因為寫得爽。當初放棄別的事情,選擇文學創(chuàng)作不就是為了一個“爽”字嗎?短篇小說寫作就是自己內心風雷激蕩發(fā)出的一道閃電,直奔迷霧深處。如果精準擊中目標,會燃起一團焰火,讓我“爽不自禁”;如果差之毫厘乃至謬之千里,照亮的是一堆語言垃圾,那會讓我郁悶、沮喪、惡心。但閃電劃過夜空的瞬間,神秘,夢幻,轉瞬即逝,永遠讓人著迷、興奮,永遠使內心驚濤拍岸。

短篇是白日里的焰火,黑夜里的閃電;是清晨新鮮荷葉上的一顆露珠,是黃昏歸林倦鳥的一聲呢喃;是巫山一段云,峨眉一捧雪;是生,是死,是靈魂出竅。短篇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信仰,是舌尖對刀刃的深情。短篇小說可以高聳入云,可以深不見底,像永遠捕捉不到的暗物質令人心馳神往。無論怎樣贊美、推崇短篇小說,都沒人敢明目張膽地反對,因為有太多偉大的短篇堵住了反對者的嘴。長篇和短篇沒有必要“互搏”,各有各的“厲害”,用曹雪芹“砸”不死蒲松齡。我一直試圖通過不斷地寫,向偉大的短篇致敬。每次對自己說,放下雜念,心存高潔,屏住呼吸,正襟危坐,因為時間開始了,我要寫短篇了。那是我的至“爽”時刻,神圣不可干擾。每完成一個短篇,但凡自覺得還過得去,至少也能“爽”上三五天。于是乎,時間就過去了。一晃二十年過去了,留下一堆歪瓜裂棗,卻自得其樂、口舌生津,仍屁顛屁顛地寫下去。

然而,寫著寫著便發(fā)覺有什么不對頭。不是嚼芝麻糖的時候磕到了沙子,也不是杯里的咖啡突然沒有了貓屎味,更不是因為短篇小說越寫越難,而是寫著寫著,抬頭卻發(fā)現身邊那些曾經一起寫的同行者越來越少。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自己的小說居然能經常占據欄目頭條了。如果單憑實力,不至于呀?難道是照顧“老同志”?果然是后者。原來我是老了,旁邊爭先恐后的幾乎全是年輕人,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那些當初曾經信誓旦旦要一起把短篇小說進行到底的同代人呢?你們去哪啦?“越過山丘,卻發(fā)現無人等候”,一個人在人跡罕至的小路上來回瞎跑,像一頭驢扯下蒙眼的黑布發(fā)現磨房里早已經“驢去房空”。原來,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已經改走大道,攀高山,攬大活,寫長篇小說去了。哪怕他們偶爾弄一兩篇短篇,也只是為了應付一下死纏爛打的編輯,或因為發(fā)現長篇丟棄的邊角料可以做幾張小板凳。被朋友們途中拋棄讓我倍感寂寞和不安,有時候會懷疑自己,年近半百,還在傻乎乎地專注短篇,是不是看不清“現實”呀?期間,也有不少朋友和讀者善意地提醒我:該寫長篇了,別將有限的才華耗盡在短篇上。短篇是小山丘,是池塘的漣漪,是森林里的矮樹,長篇小說才是巍巍高山和星辰大海。有時候,我也是這樣想的。短篇小說寫完一篇又得重起爐灶,周而復始,像一百米的跑步訓練,每次都全力沖刺,每次的成績卻都差點意思,差距是那么具體、可恨,肉眼可見卻宛如天塹鴻溝。沮喪之余,真想去跑一次馬拉松,痛痛快快,酣暢淋漓,哪怕累死在路上,也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足球場上,長途奔襲的進球,總是比門前搶點進球更激動人心。

我覺得自己似乎也能寫長篇,短篇里的那些創(chuàng)意、故事和人物完全可以拉成長篇。而我竟然把一筆好不容易攢夠買房子的款用在每天買白菜上了。本來可以構成一部長篇的故事、情節(jié)卻被拆分、肢解、打碎,變成一堆潰不成軍的短篇,沒有一記“世界波”,甚至連像樣的射門也沒有。傍晚散步經過學校足球場時,經??吹揭粌蓚€孩子在練習射門,每次球都進,因為距離近,且無人防守。我心里想,如果寫短篇小說也這么簡單就好了。

實話實說,有一陣子,我寫短篇的熱情和爽勁斷崖式下墜,既愛又恨,把座右銘“短篇小說萬歲”更換為“去死吧,短篇”。一次又一次地下決心:從明天起,做一個正確的人,面朝大海,開始寫長篇。

可是,第二天,還是灰頭土臉地繼續(xù)寫短篇:先把想好的幾個寫完再說吧。

短篇小說不得勁了嗎?好像沒有呀。它仍然像匕首,像投槍,像閃電。依然有讀者熱愛它,贊美它,賞賜它。短篇小說有一千種好,有一萬條存在的理由。但它確實也有問題,它要真正解決好如何面對“現實”的問題。

什么是現實?對小說家來說,現實永遠是一個巨大的謎,無法言說,也說不清楚,只能面對,抽絲剝繭,抵達真相,玩的是眼力勁兒和技術活。先不說技術,因為單論技術,短篇小說決不會輸給長篇。但在處理現實的問題上,長篇比短篇更有優(yōu)勢。長篇是海嘯,是泥石流,是春潮時期的洪水,是基建狂人挖掘機,是核爆炸,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短篇小說的巴掌打在“現實”的臉上,比不上長篇勢大力沉、耳光響亮。這是短篇小說家們的共識。然而,現實繁雜、斑駁得讓短篇小說無法描述、解讀了嗎?讀者們都渴望全景式呈現波瀾壯闊的宏大生活而對片段式揭示不感興趣了?或者短視頻取代了短篇小說而長篇小說暫時無法被取代?短篇小說不是直面現實的突擊隊、輕騎兵和狙擊手了嗎?對小說家而言,難道他們都摸到了短篇小說的天花板必須轉戰(zhàn)前程遠大的長篇小說?這些問題既是疑惑,也是秘密。

我還知道的“現實一種”是:短篇小說集遠沒有長篇小說受歡迎。至今為止,談短篇集的出版合同時,我從不敢也不忍心跟出版社討價還價,因為我知道我每多得一寸,他們就多虧損一尺。長篇小說賣出影視改編版權的幾率遠遠高于短篇,因而,不少短篇小說家在畫貓畫狗上下苦功,因為他們需要靠它們撈點碎銀養(yǎng)家糊口。人們在談論一個作家時,永遠首先談論他(她)寫了什么長篇。如果長篇經不起談論,才退而求其次:他(她)早年還是寫過一些好短篇的。他們說,長篇小說是一個作家的壓艙石,短篇寫得再多,他們的船還是風雨飄搖,即使僥幸過得了江,但肯定出不了大海。作家愛麗絲·門羅曾自嘲說:“短篇小說作家就像徘徊在文學殿堂的大門之外,不得其門而入。”她還引用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話說:“哦,我多希望自己寫一本長篇小說啊,我可不希望自己死后留下的都是些碎片而已。”她自己也認為,即使人們夸你是契訶夫,但自己也還是會有那種感覺:不過是創(chuàng)作了一些零零碎碎的故事罷了。短篇小說就是零敲碎打,東一鋤西一鋤。

可是,他們說的并非全部的現實。幸好,現實比他們所談論的豐富宏大得多,也客觀得多。如果閃電聽信于雷聲,它不可能明白自己的去向,更不會先于雷聲抵達世間。比如門羅,也不像她自嘲的那樣。她的短篇金光閃閃,像鉆石,像水晶,像刀片,像夜空深處幽暗之火,它們濃縮了生活,削去了多余和輕浮的部分,剩下堅硬無比之核,尖峰聳立,交相輝映,自成宇宙,從不同角度完整而準確地揭示了現實,抵達迷人之境。

當我發(fā)現了真正的秘密,我心里便坦然了許多。不再因為寫短篇而東張西望、患得患失。我依然覺得短篇宛如宗教,虔誠者方能發(fā)現真諦。面對復雜迷亂的現實,短篇小說猶如銳利的短刀直插要害,撕開血淋淋的膿瘡,刮骨療毒,須臾之間,呼嘯而來,拍馬而去,快意恩仇。這種“爽”是短篇賦予的,盡管每次都很短暫,卻可以頻繁往復。短篇小說作家是最講究敘述效率的,他們總是不顧一切、迫不及待地把“現實”最好最精髓的部位挖出來割賣給讀者。世間沒有哪一條路是絕對正確的,因為每一個人走路的腿都不一樣,但最重要的是抵達而不是死在途中。短篇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短。短裙不一定就好看,要看穿在誰的身上?,F實過于肥胖,短裙顯得捉襟見肘,不妨用床單把自己包裹起來站在鏡子前看看。面對長篇,也不必妄自菲薄。我讀過一些長篇,除了長,并沒有其他過人之處,閱讀的快感比不上讀一個短篇甚至一行詩。有些事情是注定了的,不是通過努力便能改變。絕大多數的作家都只是見證了現實、參與過現實,而“進球集錦”中并沒有他們的身影。也許,所有的努力都只是白費,長篇、短篇寫作都概莫能外。

當我們談論小說的“長”“短”時,真的只滿足于僅僅談論“長”“短”嗎?應該遠遠不止,除非你忘記了文學的本質。哪怕只論“長”“短”,也不急于一時,時間和現實都浩瀚得很,也嚴苛得很,任何投機取巧的寫作都過于草率和膚淺。作為短篇小說寫作者,要時刻回顧當初寫短篇時的意氣:既要有與詩歌比美的雄心,也要有與長篇并肩而立的豪情。

當然,我也明白了,作為一個短篇小說家必須有所改變:短而優(yōu)可長,長而優(yōu)可短。長篇和短篇不是互為敵人。長和短都是抵達“現實”的方式,只要有足夠的才華和體力,只要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可以“長亭更短亭”。

因此,還糾結什么,寫著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