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王小忠:山那邊一定有商場
來源:中篇小說選刊(微信公眾號) | 王小忠  2022年10月20日09:17

《山那邊沒有商場》是我曾駐村的車巴河岸邊一個牧村的故事,其實故事很簡單:為解決易地搬遷牧村孩子們缺少圖書一事,上大學的洛羅扎西發(fā)起義捐活動。洛羅扎西的舉動讓同班同學左亞琴對他有了全新的認識,于是畢業(yè)后左亞琴跟隨洛羅扎西來了草原。面對草原的落后和購物困難,左亞琴和洛羅扎西決心創(chuàng)辦班瑪草原上第一家電商服務中心……

朋友旺秀道智告訴我這個故事后,我去了好幾回電商服務中心。他們說起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困難,也說起她初來草原的各種不適應。還好,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也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帶頭創(chuàng)業(yè)致富為班瑪草原群眾開創(chuàng)了一片新天地,也為高原牧區(qū)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然而一個南方姑娘長久留在高原,她可能要接受和承受想象不到的許多困難。

車巴河一帶是典型的甘南農牧區(qū)結合地,寫農牧交匯地的故事,尤其是藏漢結合的家庭,如何從隔膜、沖突走向融合,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農、牧兩種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不同,往往會引發(fā)各種矛盾與沖突。矛盾與沖突既是農牧交匯地的現實寫照,也是當下真實生活的反映。但我所著眼的是:有著不同身份及信仰的個體,如何超越現實困境,跨越情感障礙,最后在生活與精神上完全融合到一起,并在文化的認同與融合中,使人性的真誠和溫暖盡顯光芒。

我的作品都以藏地甘南草原為背景,以當下農牧交匯地的生活為素材,集中反映藏漢與農牧兩種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帶來的交匯與反思。新的現實下,該如何面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價值觀?對于這個問題我尚無更好的解決辦法,寄予的只能是光明和溫暖。

《山那邊沒有商場》中沒有特別激烈的沖突,我有意做了溫情處理,選擇了“接納”和“包容”,一方面符合藏文化的內涵,另一方面也符合農牧區(qū)的現實。在表現農牧區(qū)生活艱辛的同時,我更注重深藏在他們身上的善良和純厚,因為他們對現代生活的向往和精神追求上的美好夙愿是一致的。

旺秀道智有次跟我開玩笑說,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草原上會多一個單身媽媽。

我也笑著說,草原會出現更多像左亞琴和洛羅扎西一樣的優(yōu)秀創(chuàng)業(yè)者,山那邊一定也會有商場。

因為當我們接納新的文化,融合新的思想時,世界就會有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