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昆侖海》:在故事的海洋里
來源:文藝報 | 海 飛  2023年11月01日09:20

我在一座以風景著稱的城市生活,有時候經常穿行在燈光白亮的地鐵通道,在動蕩的車廂里發(fā)呆。發(fā)呆是一件美好的事,于我而言,發(fā)呆時突然會冒出一些小說情節(jié)。在地鐵2號線里,我親眼見到了一名叫昆侖的錦衣衛(wèi),他身材挺拔修長,像一棵青春期的水杉,穿著合身的飛魚服,腰間挎著繡春刀。海市蜃樓一般,他閃過擁擠的人群,向我走來。一邊走一邊說,這位兄臺,在下昆侖。

這就是小說中昆侖的來處。我和昆侖在地鐵里遇見,并沒有打擾到任何人。我在一個叫武林門的地鐵站下車,下車以前,我看見昆侖的手搭在刀柄上,他說謝謝你,讓我在《昆侖?!防镎鎸嵍v地生活著。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在,但凡生活中的人,誰會不疲憊呢?

車門合攏,他淺淺的笑意被玻璃車門隔開。昆侖沒有下車,他和地鐵一起駛離武林門,人潮洶涌中,仿佛沒有來過。車站的人群漸次都散了,像池塘里四散游開的黑色蝌蚪。我依然像化石一樣站在原地,只有潮聲在這時澎湃起來,讓我的耳朵灌滿海的聲音。一個朝代的形象在我腦海里清晰起來,如果你愿意,請允許我站在武林門地鐵站臺的空曠地帶,告訴你一些洶涌如海潮、瑣碎如泡沫的明朝往事。

在桃渚千戶所的暗流涌動中

首先要說的是桃渚。我特別喜歡“桃渚”這個詞,這是明朝萬歷年間一座沿海千戶所的名字。所謂千戶所,就是1120人建制的一座兵營。大明漫長的海防線上曾筑有59座城池,下設關、寨、臺、烽堠和巡檢司,構成一套完整的防御體系。桃渚千戶所即是這59城之一,主要功效是抗御倭敵。戚繼光就在桃渚擊退過倭寇,他一生征戰(zhàn),把大把光陰留在臺州府。

應該是2020年的暮春,我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來到臺州臨海古城。這是一座我熟悉的小城,安靜得讓你覺得世界仿佛靜止,像一部文藝電影的場景。我特別喜歡臨海的古長城和一條叫紫陽的老街,古長城始建于晉而成于唐,綿延的烽火臺告訴我這是兵家重地。我還喜歡臨海一個叫花街的地方,這兒曾發(fā)生過一場著名的“花街之戰(zhàn)”。當年發(fā)生戰(zhàn)事的地方已經不見蹤影,但在《昆侖?!分校愇辶投∩降淖娓篙?,就是花街之戰(zhàn)的左右前鋒。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故事開場,紫陽街上的一個大明情報機構——麗春豆腐坊被倭國特工摧毀,一名軍工專家在臺州府監(jiān)獄被劫走。故事的延續(xù)發(fā)生在桃渚千戶所兵營里,出場的是昆侖和他帶領的7名少年錦衣衛(wèi)。他們駐扎在桃渚千戶所,拔除了倭寇暗伏在千戶所軍營中的臥底……

和小說中驚心動魄的特工戰(zhàn)相比,我更喜歡這個千戶所本身。穿行在春風中的桃渚,那些古舊的建筑撲面而來。我在巷道中站定,看到了哨兵用來觀察敵情的高高的望樓,看到了天后宮、烽火臺、練兵場……號角仿佛響起。有明朝巡邏的士兵,手持軍械從我身邊經過,一名小旗帶著十位軍人,用警惕的目光盯著我看了一會兒說,這位客官,你的身份證?

小說中有一個名叫燈盞的女人,她是倭國女間諜,化身媒婆來到軍營,一搖一擺,豐姿綽約。她臉上的那粒媒婆痣,在陽光的照耀下興奮得像要發(fā)出尖叫。她要通過做媒,派出許多女間諜,像蒲公英一樣扎根在軍人身邊。燈盞就這樣潛伏在春風里,走在桃渚的田間地頭,大聲地用中文對插秧的軍人們喊:嗨,當兵的,我給你們帶來了18個18歲的姑娘……

暗戰(zhàn)中既有命懸一線,也深藏春色無邊。燈盞是強勁的敵人,而昆侖作為國安部門的公務人員,他在春風中勒住馬韁,看了一眼藏有內奸暗樁的迷霧重重的軍營,對身邊的少年們說,戰(zhàn)斗就要開始了。

在琉球國的重重諜影里

我曾為電影《血戰(zhàn)鋼鋸嶺》寫過一個影評。那是一部二戰(zhàn)電影,美國軍人和日本兵在沖繩島發(fā)生大戰(zhàn)。槍聲密集,熱武器帶來的爆炸聲此起彼伏,海濤不知疲倦地拍打著巖石。沖繩就是以前的琉球國,曾經是大明朝的附屬國。李叔同的日本妻子雪子,自他削發(fā)成為弘一法師后,天崩地塌,萬念俱灰,最后終老的地方也是在琉球國。

琉球國遺留了太多明清兩朝的遺跡和風俗,曾經像是一個復制的明朝。

少年錦衣衛(wèi)昆侖,就要從臺州府出發(fā)了。和他一起同行的是小北斗門的錦衣衛(wèi),還有一個叫楊一針的女郎中。這是小說的女一號,醫(yī)術高明卻收費狠毒。更重要的是,她是大明國安部門的一名暗樁,也就是情報人員。輪船在大海上航行,劈波斬浪,昆侖此去是以藥商身份冒充一名早前潛入大明的倭諜,前往琉球與代號花僮的倭諜接頭,而花僮遲遲沒有出現(xiàn)……

他們抵達了琉球國的王城首里城,在那霸港的碼頭下船。碼頭上熱鬧非凡,古代的首里親軍正在巡邏,一出叫《花關索》的漢人曲目正在上演,到處都是來自大明的商人、工人、小販,當然還有朝鮮人和倭國人。我熱愛這個喧囂的、充滿海腥味的碼頭,升騰著人間的煙火氣息。

昆侖一直在搜索那個代號花僮的人。他沒有想到,這個倭國派駐琉球的特務頭子,竟然是昆侖最好的少年朋友蘇我明燈的生父。蘇我明燈的大明名字叫笑魚,早年遠渡重洋,從倭國來到臺州府學習大明文化,跟著一個叫丁山的女孩學琴。丁山心儀昆侖,最后卻嫁給了有著一臉絡腮胡子的海盜陳五六。丁山和陳五六的祖父,就是當年“花街之戰(zhàn)”的戰(zhàn)友……

這些纏繞的故事,一下子很難厘清。昆侖在琉球國和楊一針一起刺探軍情,帶回了大明王朝海防地圖,炸毀了倭國特工設在琉球的地下軍火庫,在和花僮的終極對決中,殺死了花僮。

在昆侖海的世情人心中

在我的想象中,18歲的昆侖從杭州城出發(fā),來到了臺州府。他首先愛上了無人館里彈琴的丁山,但是海盜陳五六也愛上了丁山。丁山曾救治過昏迷的昆侖,卻被陳五六強行劫走。她有了陳五六的孩子,生活在陳五六為她準備的屋子里,必須看著昆侖為執(zhí)行任務而殺死陳五六。

在我的想象中,18歲的昆侖和跟隨丁山學琴的笑魚十分投機,是難得的少年兄弟。他們在生活和交往中建立起了深厚友誼,但昆侖必須殺死笑魚的生父花僮,這讓重情重義的笑魚潸然淚下。

昆侖曾有一位讓他尊敬的父親。父親早年戰(zhàn)死疆場,是一名捍衛(wèi)國土的英雄。但他沒有想到,真實的情況是他父親背叛了國家,為了一個叫阿布的女人選擇了投降。得知真相的昆侖發(fā)現(xiàn)父親不是英雄而是叛徒,他引以為豪的榮光被完全摧毀;而父親看到了阿布對他選擇投降的恨意,也看到了兒子昆侖在琉球國的生死拼殺。在最后一戰(zhàn)的緊要關頭,幡然悔悟的他讓昆侖割下自己的頭顱,因為在他的頭皮上,用刺青深藏著大明國的海防圖……

蘇我明燈是叔父花僮的私生子,他名義上的父親被叔父暗中殺害,但花僮對蘇我明燈有著深重的父愛。在蘇我明燈眼里,花僮是想要入侵大明的野心家,也是好兄弟昆侖的對頭。在友情與親情之間,蘇我明燈無法選擇。

小說里的兩對父子,既是敵人也是兄弟。我覺得有必要讓一首童謠始終貫穿在整部小說中:“阿父,請帶我觀海啊/阿父,我要坐在你的肩膀上,你要馱著我,/我就能看到海盡頭//阿父,請帶我飲風啊/阿父,我要到你的夢里頭,你要捧著我,//我就能飛到云口端……”這是虛構的童謠,是我眼里父親和兒子之間的關系,有血濃于水的親情,也有男人間的對決與較量。在《昆侖海》中,在永不停息的海潮聲中,所有的恩怨情仇,讓人落淚、糾結、彷徨。而大明戰(zhàn)船上佛朗機的炮口抬起,所有的刀舉起,弩張起,沖天的嘶喊聲響起。文學與感傷,像海潮的泡沫一樣,永無止境。

徜徉在故事的海洋里

如果你在臨海古城某個酒店的床榻上醒來,終能聽到海潮中金戈鐵馬的聲音。多少世態(tài)人心,都在故事里浮浮沉沉。昆侖在明朝萬歷年間的諜戰(zhàn)往事,終于在最后一個文字落筆以后,慢慢在我面前消隱。我記得小說中爛漫的楊一針,犧牲的牛刀刀,以及樓半步、花僮、燈盞、張望、陳五六、丁山等各色人等;我記得白衣飄飄的蘇我明燈,為昆侖定制了一個叫“昆侖雙燈”的煙花,最后卻在昆侖不得不發(fā)的佛朗機炮火中離開塵世,抱恨終生。

我確實愿意沉醉在故事的海洋里。夜深人靜的書房,最適合吃夜宵、喝夜酒,借寫作的名義發(fā)呆以及冥想。書架上的那些《聊齋》《三言兩拍》、四大名著……每個章節(jié)里,處處可見世態(tài)人心。這些紙上的文字,將一個在暗夜里寫作的人包圍。

書房安靜,但那些波瀾四起的故事生機勃勃。

夏天來臨,寫作的步履不停。是的,我愿意成為一名說書人,想象自己在杭州城十五奎巷南頭的鼓樓里說書,候潮門的勾欄瓦舍,已經從南宋開始興盛了幾百年。那么無論是座無虛席,還是聽者寥寥,都需要把醒木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