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林曉哲:一次尋根之旅 
來源:《江南》 | 林曉哲  2024年07月17日09:09

有時候,一個人開著車,想起小說中的某個細節(jié),好像看到了什么畫面,就把自己感動了。由于身邊沒人,這一失控的情緒還可任其滋長。這么說來似乎有些滑稽,但情況確實如此。這是一部紀實色彩濃重的小說。我在寫作中與多位長輩有過長久的交談,特別是我的父母。我就像一個偵探,在他們過往的歲月里恣意穿行,隨時準備扣留點什么。

我的父輩大多生活在農村。我也在農村長大。不過,我的文字極少觸及農村。多年以來,我心安理得地做著一個閑適的小縣城人。我也習慣將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某座南方的小城。偶爾,我還會把這座小城稍稍放大,使里邊的人物看起來更像在都市生活。這大概是出于虛榮:我們總是更向往城市而不是農村。有一次,我?guī)е⒆釉谖页砷L的那個村莊里游蕩,不知不覺迷路了。這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我們成長于農村,但早已忘記農村。

我想我寫這部小說就像是一次尋根之旅。我成長的那個村莊在浙南的海邊,隸屬于溫州樂清。從這個村莊往西幾公里,就是柳市。我特地說一說柳市是因為以它為中心,有一個非常龐大的民營電器產業(yè)。我的多位長輩在這個產業(yè)里待了幾十年。我父親今年八十了,但還留在這個產業(yè)里,恐怕是不打算退休了。

我父親開始接觸電器是在一九七一年的秋天。這個時間讓人振奮。倒不是說我父親。按照我父親的說法,他向來只是“搭搭班”而已。我是對我成長的地方,柳市、樂清乃至溫州,感到振奮。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有的甚至更早,這個地方的許多人就不再是純粹的農民。他們開始追求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我覺得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獨特的一群農民。

我的父輩后來都不算成功,有的只是關乎家庭的“小成”。他們脫離了農業(yè),但仍舊是農民。他們投身工業(yè),但仍舊秉持勤勞、樸實、敦厚、堅忍等傳統(tǒng)的鄉(xiāng)村性格。一個地方的個性大概受極少數(shù)成功者的牽引(于是他們成為代表),而大多數(shù)普通人其實是相通的。我想說這一傳統(tǒng)的鄉(xiāng)村性格就像田里的泥土,是一代一代積淀下來的,在如今的信息時代已然式微。從這個層面來講,我寫下的,或許也是一段“鄉(xiāng)村性格消亡史”。

我原以為我們擁有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其實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