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茶人三部曲》:茶煙血痕寫春秋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2020年06月24日07:30

2019年,中國作家網(wǎng)與《文藝報》社合辦 “文學觀瀾”??_啟一次新的聚合、拓展與碰撞。其中“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研究”專版旨在對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創(chuàng)作進行梳理,我們邀請作家、評論家或回顧重溫獲獎者的代表作品,或把脈其創(chuàng)作整體風格,或解析其近年文學創(chuàng)作,力圖形成多元立體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研究新貌。本月研究對象為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王旭烽,評論家曾鎮(zhèn)南、魏麗敏就《茶人三部曲》的思想藝術(shù)價值進行評述,此外還附有一篇印象記,作者潘城勾勒了王旭烽近況?,F(xiàn)集中推發(fā),以饗讀者。

——編者按

 

王旭烽(1955~),教授,作家。1982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F(xiàn)任浙江農(nóng)林大學文法學院名譽院長,浙江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等。1980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迄今共發(fā)表作品1000多萬字。著有《中國茶謠的創(chuàng)意與文化呈現(xiàn)》《品飲中國——茶文化通論》等。其長篇小說《茶人三部曲》(第一、二部)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曾鎮(zhèn)南:茶煙血痕寫春秋——略論《茶人三部曲》

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從1990年開始創(chuàng)作,到2000年出版第三部《筑草為城》,歷時10年之久。因第三部出版時間超過第五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年限(1995~1998),所以僅以第一、二部即《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獲獎。但這兩部其實已是一個完整的、可以獨立的史詩性的創(chuàng)作,沒有第三部也不影響其獨特的思想藝術(shù)價值。

《茶人三部曲》第一、二部都經(jīng)歷了一個嚴細擘畫、精雕細刻的創(chuàng)作過程,其成書也筆勢健舉,一氣呵成,給人渾和勻整的感覺;而其措筆則披閱十載,增刪修潤,各經(jīng)四稿才底定于成。藝術(shù)家嘔心瀝血、研磨技藝的痕跡在書中灼然可見。作者卓然不群的創(chuàng)作天分與錙銖必較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相互疊加,使作品在問世、獲獎后的漫長歲月里,一直持續(xù)長銷于讀者群中,助益世道人心之建設。其流播史說明,這確是一部具有幽深綿長的藝術(shù)魅力,經(jīng)得起反復翻讀的作品。

“三部曲”前兩部描寫了江南茶都杭州城里一個經(jīng)營茶葉的儒商家庭三代人近百年的變遷史。故事背景起自19世紀60年代,終于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zhàn)爭勝利前夕。小說以大規(guī)模描寫社會現(xiàn)象、大跨度展現(xiàn)歷史風云的藝術(shù)魄力,把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波濤、杭州城歷史的縮影,以杭天醉、杭嘉和為代表的杭氏家族史的脈絡,渾然一體地交織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經(jīng)典茶人形象。小說筆觸遠及中國幾千年茶史之賾隱幾微,探究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茶性、茶風、茶韻交融沾溉之底蘊,在中國茶業(yè)的興衰起落中,展示了中國茶人不屈不撓為振興茶業(yè)、強盛國力而苦心孤詣的卓絕努力。作品不避諱中國封建社會的遺毒和外來帝國主義侵略“奴化”百姓的歷史陰影,著重表現(xiàn)有血性、有毅力,維護民族尊嚴、具有強烈民族責任感的中國茶人的柔韌靈魂。杭天醉的軟弱和杭嘉和由軟弱而堅毅的變化就表現(xiàn)了作家于這兩方面的立意。小說對林藕初、沈綠愛等識見遠大、才稟過人、情懷深長而又剛烈明決的女性的描繪,尤其悲壯感人。這種狀繪巾幗英魂的筆墨,往往又別具一種深邃和犀利,與大膽揭示女性在愛情和婚姻中的苦悶積郁的筆觸渾融在一起。在世紀之交,中國作家中曾有不少人試圖用長篇小說的形式,對中國近百年來的歷史作出藝術(shù)概括,一大批歷史跨度長、社會場面大,情節(jié)復雜、細節(jié)豐富、人物眾多、篇幅浩大的作品,形成了中國當代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個潮流。《茶人三部曲》便是這其中后起的佼佼者。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進程中所形成的自有格局和傳統(tǒng)的家族小說中,也可獨樹一幟。【詳細】

魏麗敏:茶要慢慢品——重讀《茶人三部曲》

也許是在杭州工作多年的緣故,我雖不怎么喝茶,卻對喜歡喝茶者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乃至后來,對那些寫茶的作品及作者也特別感興趣。寫到這里,不少讀者可能以為我該說大名鼎鼎的“茶圣”陸羽和他的《茶經(jīng)》了,其實我對陸羽有的只是景仰,真正引起我對茶文化和茶文學興趣的,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旭烽。

王旭烽是我見到的第一位“真正的”作家。當年,我們學校請王老師來校講座,因為好奇,我早早到學校報告廳占據(jù)了前排位置。十多年過去了,那時的場景早已模糊,只記得一個小細節(jié):當時系里為王老師準備了一瓶礦泉水,她坐下后卻提出要一個茶杯。后來在講座中才得知,王老師除了是一名作家外,還是一名研究茶文化的專家,對茶道用水及茶具的要求很高,即便喝礦泉水,也需用茶杯來飲。這體現(xiàn)的恰是一種優(yōu)雅與風度——喝水當然該用杯子。這之后,由于工作原因,我跟王老師也有幸再見過幾回,她從骨子里散發(fā)出的那種清雅一如初見。

可能正因為對茶和茶文化的熱愛與堅持,王旭烽才能寫出《茶人三部曲》這樣的杰作。作品自獲獎后,便被公認為不僅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一張名片,更是一本關(guān)于茶和茶人命運的專著。全書130萬字,從1990年動筆至1999年底改定,王旭烽用了整整10年。為了寫好這3部小說,王旭烽幾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她說:“一部好作品有三個特點,一是對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關(guān)注程度,二是具有不可重復性,三是在文本、語言、結(jié)構(gòu)上,一個民族與另一個民族要有差異。我在小說中用了三種語言,即使用了成語、詩詞,追求工筆畫般的細致;用了吳越方言,杭州人讀起來特別親切;還有外來歐化的長句子,尤其是在展示內(nèi)心世界和抒情時用?!蓖跣穹槭菍W歷史的,她認為歷史學錘煉了她的品格,“窮盡一生追求一個真理是我們的座右銘”。據(jù)說,當年王旭烽完成第三部作品時曾領(lǐng)著孩子到街上慶祝,買了一束鮮花讓孩子捧著,因為孩子也是這部書的半個作者——寫作第一部時,王旭烽尚在孕期,而第三部完成時,她的孩子已上學?!笆昴ヒ粍Α保斎昏T就經(jīng)典。【詳細】

潘城:微斯人,吾誰與歸——我的老師王旭烽

描摹王旭烽老師,對我始終是一件最艱難的事。在精神層面上你會覺得她豐富到華麗,在生活上她簡直希望儉樸為零,她就像茶,儉樸而高貴;有時你的人生根本上困惑了,她會用超越帶你解決問題,就像她談過的白素貞——這個女性有飛翔的氣質(zhì);有時你云里霧里,耽于浪漫,她也沒空說你,她會用自己像花崗巖一樣縝密的忙碌工作、匍匐前行,像一座現(xiàn)實主義的五指山把你心里的孫大圣壓的服服帖帖;有時你覺得壓力太大,人生好疲憊,你看看她,比一比年紀與體力,不好意思不勤奮;有時你有雜念,內(nèi)心深處滋長了惡,皮袍底下露出了魯迅先生說的那個“小”,你看看她,不好意思不善良。

……

談王旭烽是不能不談到文學的。她說過文學就像空氣和水,是維系生命的方式。她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茶人三部曲》無論在文學界還是茶界都享有崇高的地位。“這是迄今為止惟一全面深入反映茶業(yè)世家興衰歷史的鴻篇巨制,可以當之無愧地代表當代茶事小說的最高成就”(《中國茶文化學》陳文華)。

此外她在小說《斜陽溫柔》中鋪陳歷史的厚重;在小說《綠衣人》中實驗先鋒的結(jié)構(gòu);在小說《飄羽之重》中偵探懸疑卻直逼靈魂;在以西湖十景命名的中篇小說集《愛情西湖》中酣暢淋漓的體驗文本、故鄉(xiāng)與生命。

近十年來,歷史學出生的王老師更在報告文學的領(lǐng)域碩果累累,從反應殘疾人工作的《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啊》,到書寫鄞州近代史四大家族的《家國書》,再到表現(xiàn)浙江女性共產(chǎn)主義者群像的《主義之花》,每一部作品都厚重嚴謹、嘔心瀝血,并且每一部都在結(jié)構(gòu)和語言上不斷創(chuàng)新。加上早在九十年代就曾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南方有嘉木》,王老師已經(jīng)是四次榮獲這一殊榮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