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作品在線 >> 在線閱讀 >> 《戲劇文學與劇院劇場》 >> 正文

第一章 跨文體寫作與老舍戲劇的獨特性(8)

http://134apc.cn 2013年09月12日14:21 來源:中國作家網 陳軍

  很多學者都把老舍的《龍須溝》、《茶館》的結構與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曹禺的《日出》混為一談,認為都是橫剖面式結構或稱之為“人像展覽式”結構[84](霍洛道夫在《戲劇結構》中提出兩種戲劇結構:鎖閉式和開放式。顧仲蠡在《戲劇編劇理論與技巧》中又加了一種,即人像展覽式結構或橫剖面式結構)。現(xiàn)在的中學教學參考書也采用這一權威說法。但我認為,《龍須溝》及以后的《茶館》除了具有橫剖面式特征以外,還有明顯的線式特征,而這一特征在《日出》、《上海屋檐下》中卻不明顯!度粘觥泛汀渡虾N蓍芟隆分贿x取一個生活剖面來寫,在這一剖面上時間進展是很快的,《日出》劇情發(fā)展的前后時間在一個星期之內,《上海屋檐下》的時間則更為集中,它的三幕戲寫的是一天的生活:從上午八時至夜晚。而《龍須溝》的時間拉得很長,從解放前寫到解放后,這是因為《龍須溝》不只寫了一個剖面,而是三個剖面:解放前一個剖面、解放初修溝一個剖面、解放后溝修完成一個剖面,三個剖面之間有一定長度的時間間隔,作者用主題與人物的一致把這三個剖面貫穿起來?梢杂靡粋圖來表示:

  所以說《龍須溝》或《茶館》是橫剖面式結構(或人像展覽式)是不準確的,沒有把它與《日出》《上海屋檐下》的結構區(qū)分開來,應是面式和線式的結合。同時,我還有一種感覺,每一剖面即是一部戲,三幕戲即相當于三部橫剖面式戲的組合。這就便于我們理解老舍戲劇獨特的“第一幕”現(xiàn)象,即學術界對老舍《龍須溝》和《茶館》的第一幕比較稱道,曹禺稱贊《茶館》的第一幕是“古今中外戲劇中罕見的第一幕”[85],焦菊隱也對老舍的第一幕倍加推崇。實際上老舍的第一幕即是一部戲,其特點是:上手較快,情節(jié)發(fā)展迅速,沖突迭起,尤其是第一幕就有高潮。而傳統(tǒng)多幕劇的第一幕則主要是交待劇情,說明人物關系,設置懸念,為戲劇沖突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戲劇沖突的高潮和精彩之處應當在后幾幕才出現(xiàn)。當然,三部橫剖面式戲的組合需要劇作者有較強的概括能力和組織能力,尤其是需要有獨幕劇創(chuàng)作的深厚功底,沒有大手筆是做不到的。

  以上我們從四個方面分析了《龍須溝》的文體突破,這種突破與修溝這樣棘手的題材所提供的契機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他堅持不摹仿別人,把小說的長處帶到戲劇中來有關?梢哉f,在《龍須溝》中小說與戲劇兩種不同的文體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融合與溝通,一種可以稱之為“小說體戲劇”的雛形已經誕生!洱堩殰稀返娜毕菰谟冢菏苷斡绊,為了給北京市政府歌功頌德,結構上仍有對比痕跡,前后兩個主題,兩種性質的矛盾沖突,到了戲的第三幕,人物已不再行動,只是一味地感謝,最后在“毛主席萬歲”聲中結束。同時,三個剖面的選擇也有問題,尤其是后兩幕沒有區(qū)分開來,也不典型。但《龍須溝》文體突破和創(chuàng)造無疑為下一個駝峰即《茶館》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兩個駝峰之間還有一道明顯的凹陷。

  (二)、政治對文體創(chuàng)作的干擾

  本來按照《龍須溝》這樣的探索寫下去,人們有理由相信,老舍必將很快地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但實際情形并非如此。老舍接下來寫的幾部劇作《一家代表》、《生日》、《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西望長安》、《紅大院》等劇作,不僅沒能保住原先的水平,而且還出現(xiàn)了藝術滑坡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左”的思潮在作怪。建國初期的三場大規(guī)模的群眾性的批判運動(關于電影《武訓傳》的討論,對《紅樓夢》研究的批判、對胡風文藝思想的批判),給文壇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它直接導致了對文藝與政治關系的片面理解,即強調文藝為政治服務、直接表現(xiàn)黨的方針政策等,而在這股潮流中,老舍更是身先士卒、唯恐落后?梢哉f,政治對老舍的影響已達到了“身體化”的程度。[86]胡挈青在《老舍劇作選》后記中回憶他說:“他曾經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講臺上大聲地說過:‘我本是個無黨派的人。可是,今天我有了派。什么派呢?歌德派!炎约悍Q為歌頌共產黨的功德的‘歌德派’,把自己的作品叫做‘遵命文學’。”[87]

  政治對這一時期老舍戲劇創(chuàng)作的影響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政策的圖解和公式化的寫作

  黨內強調民主政治,老舍有《一家代表》;政府大搞“三反五反”運動,老舍就有《春華秋實》;國家號召開展勞動競賽,老舍寫了《青年突擊隊》。騙子“李萬鉻”事件發(fā)生后,羅瑞卿希望把它搬上舞臺,老舍立馬寫了《西望長安》,比《人民日報》發(fā)表的題為《一個大騙局的前前后后》(1956年3月1日第二、三版)的詳細報道還早兩個月。同時,在具體寫法上也出現(xiàn)寫運動過程的公式化套路!洞喝A秋實》就寫了“三反五反”怎么發(fā)動、怎么檢舉揭發(fā)、怎么打虎、怎么又斗爭又團結的過程,最后是給運動作總結。《青年突擊隊》也寫了勞動競賽的過程。后來的《紅大院》也是寫“城市人民公社”成立的過程。

  2.露骨的歌頌和理想化的描寫

  在《一家代表》中,程壯生就說:“媽,多看看毛主席!中國有多大,他的心有多大;世界上有什么新思想,他就有什么新思想!毕襁@種感激贊嘆在他的多部劇作中都出現(xiàn)。同時受“兩結合”創(chuàng)作的影響,老舍建國以后的劇作開始有了理想化的描寫,寫光明和暢想。例如《紅大院》中對“共產主義大樓”和“人造衛(wèi)星”的遐想與議論。

  3.不敢寫沖突、寫悲劇,也不敢諷刺

  1950年代蘇聯(lián)文壇曾流行的“無沖突論”一度時期也直接影響著中國當代文壇。即認為社會主義制度下不存在敵我沖突,只有人民內部矛盾,而人民內部矛盾是非對抗性質的,并不構成真正的沖突。而且這種矛盾可以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得到圓滿的解決,先進力量即使在矛盾斗爭的過程中,可能產生失敗和痛苦,但最后終究會得到勝利。因此,就很難用悲劇樣式來反映人民內部矛盾。這種“無沖突論”和“社會主義無悲劇論”也直接影響著老舍的創(chuàng)作,在他那些寫運動過程的公式化的劇作中,無沖突的影響是明顯的,為了增加緊張性,只好在戲劇最后人為設計敵我矛盾,而建國后老舍沒有寫一個悲劇也是事實。同時政治的魔掌使以幽默見長的他也不敢諷刺,這在《西望長安》這部諷刺劇中非常明顯,本來諷刺的對象應該是官僚干部,而不是李萬銘,這才有警醒作用,但老舍卻不敢諷刺黨的干部,這就有了諷刺的錯位和諷刺力度的不足[88]。

  (三)、《茶館》——成功的“小說體戲劇”

  1957年《茶館》的成功問世可以說是偶然的,也可以說它是必然的。說它是偶然的,是因為《茶館》的前身是《人民代表》,也是配合政策宣傳的戲,要不是北京人藝的藝術家們的提醒和建議,也許就不會有《茶館》的誕生(具體分析放在以后講)。

  說《茶館》的成功是必然的,則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找到了自己的藝術立足點

  北京人藝的藝術家們要他專以《人民代表》的第一幕茶館為背景和內容寫,也就是讓他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他自己就曾說過:“從我解放后寫的那些劇本來看,舊人寫的好一些,新人就不那么好。原因是我和工農兵接觸的不多,對他們的生活、思想感情不熟悉、不了解。這樣,寫起來就非常困難。”[89]而《茶館》是寫他所熟悉的舊社會的人和事,這就使他找到了自己的藝術立足點[90]。董健在《關于十七年當代文學的評價問題》中說:“作家和某項科學的研究者不同,他首先是對‘全社會’進行觀察和體驗。但是,對生活材料的占有和選擇,對社會人生觀察、描寫的角度,各個作家互不相同,他們歷史地形成了各自特有的優(yōu)勢。只有避其所短,發(fā)揚優(yōu)勢,才會成為有獨創(chuàng)性的作家,這就是所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藝術立足點’!盵91]可見找好自己藝術立足點對一個作家創(chuàng)作來說至關重要,老舍自己就深有感觸地說:“最近我寫完了一部新劇《茶館》,刊登在新的雙月刊《收獲》上!薄拔以诿鑼懰麄儠r恢復了我的‘個人風格’,而且寫起來輕車熟路。這又一次向我表明,充分理解素材有多么重要。我寫起過去仍比寫現(xiàn)在更得心應手!盵92]

  2.政治環(huán)境的寬松和主體精神的張揚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