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本周之星 | 黎采:穿越時空的弦歌(2023年第39期)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2023年11月10日10:04

“本周之星”是中國作家網(wǎng)原創(chuàng)頻道的重點欄目,每天經由一審和二審從海量的原創(chuàng)作者來稿中選取每日8篇“重點推薦”作品,每周再從中選取“一周精選”作品,最后結合“一周精選”和每位編輯老師的個人推薦從中選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發(fā)推薦語和朗誦,在中國作家網(wǎng)網(wǎng)站和微信公眾號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評選以作品質量為主,同時參考本作者在網(wǎng)站發(fā)表作品的數(shù)量與質量,涵蓋小說、詩歌、散文等體裁,是對一個寫作者總體水平的考量。

——欄目主持:鄧潔舲

本周之星:黎采

黎采,本名蔡黎彩,漢族,湖北建始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北省作協(xié)會員。有作品入選《燈盞2020:中國作家網(wǎng)“文學之星”原創(chuàng)作品選》等文集。多篇散文選入中考、高考模擬訓練試卷。著有散文集《路過人間》,獲湖北省恩施州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

作品欣賞:

穿越時空的弦歌

咚——,咚——,咚——,咚,咚!

鏗鏘而激昂的鼓聲,劃破村莊的寂靜,直沖云霄。

這鼓聲,是一位身穿土家族服飾的年輕漢子敲出的。他目光如炬,雙手靈活地揮動著鼓槌,鼓槌一端拴著的七彩飄帶在空氣里快速地飄動,宛若一道道變幻莫測的彩虹。

這鼓聲,是號召,是指引。旋即,嗩吶聲響起,板鼓聲響起,京胡聲響起,號鑼聲、大鑼聲、馬鑼聲、勾鑼聲響起,鈸、镲的聲音響起,還有云板的聲音。這些樂聲,由圍繞在打鼓的漢子身邊的同樣身穿土家族服飾的漢子們協(xié)同演奏。

高亢,雄渾,深沉,嘹亮,悠揚,清亮,溫婉,綿柔,低回,空靈。十余種樂聲,或急或緩,時快時慢,起起落落,交織纏繞。

他們正在合力演奏——絲弦鑼鼓。他們炫出各自最拿手的樂聲。他們的身子,隨著樂聲有節(jié)奏地搖動。他們的表情,時而喜悅,時而靜穆,時而恬淡。

他們中,有一位老者,表演得尤其投入。他坐在那里,背挺得很直,左手操著京胡,右手靈活地拉著。他瞇著眼,看向只有他自己能看見的某種東西,整個心魂,都系在一把京胡的弦上。縷縷弦樂自他的手中如山間清溪一般流淌開來。

穿上土家族服飾,拿起心愛的樂器,他們就是地道的民間藝人。放下樂器,背上背簍,扛起鋤頭,他們又是地道的農民。

這絲弦鑼鼓,震得四周千畝梨花顫了又顫。這是在建始縣長梁鎮(zhèn)白云村梨花節(jié)上,特邀的一支民間絲弦鑼鼓表演隊呈現(xiàn)的視聽盛宴。表演的場地特意設在梨花盛開的田野里。梨花那么潔白那么清麗,樂聲那么絢爛那么熱烈。梨花仿佛在鼓聲里開得愈加義無反顧。樂聲仿佛在梨花間有了某種不可捉摸的韻致。

這絲弦鑼鼓,洋溢著十二分的野性與淳樸,散發(fā)著原始而蓬勃的生機,在闊大的山野里飄蕩,躍動,和著河水流動的聲音,草木和莊稼搖曳的聲音,鳥叫聲,蟲鳴聲,以及風的聲音,構成一曲盛大而恢弘的交響樂。

鼓聲漸歇,其它樂器的聲音也漸緩。就在像我這樣的聽者以為就要結束了的時候,鼓聲又起,嗩吶又響,京胡又拉起來,所有聽者的心,不由自主地繼續(xù)被牢牢地吸引著,隨著樂聲進入一個也浩瀚也細微也粗獷也雅致的世界。

這是我第一次在現(xiàn)場近距離觀賞絲弦鑼鼓表演。

絲弦鑼鼓,被譽為“土家族的交響樂”,是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

那天上午,那群漢子帶著樂器一上臺,立刻牽住了我的視線和聽覺。我是個徹頭徹尾的外行,但這并不影響我用心去感受。十分鐘左右的表演,讓我對絲弦鑼鼓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得承認,作為一個建始人,此前我對絲弦鑼鼓僅僅停留在知道其存在而已。

之后不久,我在長梁鎮(zhèn)與一位對絲弦鑼鼓有一定研究的民間藝人閑聊,他說,你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去找一個老人,叫肖遠游,八十多歲,他是真正的高手,也是建始唯一健在的省級傳承人。

肖遠游——我當時記住了這個名字,但沒過多地詢問相關情況。后來幾個月,因忙于別的事,一直沒有實質性地繼續(xù)了解絲弦鑼鼓。

初秋的一天,我無意間再次打開在長梁鎮(zhèn)梨花節(jié)上拍攝的絲弦鑼鼓視頻。我看了好幾遍。我感到,仿佛有一種來自大地深處的渾厚的力量在催促我去走訪肖遠游,去探尋那些關于絲弦鑼鼓的塵封的過往。

經過打聽,我成功聯(lián)系到肖遠游。不再猶豫,興致勃勃地奔向肖遠游的家。

肖遠游和他的老伴兒非常熱情,一見面就化解了我這個超級社恐的局促不安。我跟隨兩位老人進屋,客廳里有一個六十歲左右的男子,見到我,立刻作自我介紹:“我是肖遠游的徒弟,叫李厚國?!?/p>

我剛坐下,李厚國就問我:“你對絲弦鑼鼓了解多少?”

這個問題,一下子把我給問得差點無言以對了。愣了幾秒,我如實說:“我只是一個對絲弦鑼鼓很感興趣的人,所以特地來了解,來請教。”

李厚國說:“你可以隨性地問我們,也可以聽我和師父給你講。師父耳朵不太好了,專門打電話叫我過來,以便更好地與你交流?!?/p>

我說:“那就主要聽您講吧,隨意講,講真實的,難忘的?!?/p>

李厚國一聽這話,臉上露出顯而易見的喜悅,說:“難得遇到一個像你這么直率的人。關于絲弦鑼鼓,真實而難忘的往事多著呢!”肖遠游坐在李厚國身邊,鄭重而和藹地點了點頭。

看著桌子上放著一把京胡,我對李厚國說:“要不您先演奏一曲吧?!崩詈駠莻€耿直的人,爽快地回答:“要得?!?/p>

初秋的陽光,透過窗,在屋子里灑下?lián)渌访噪x的畫意。李厚國拿起京胡,隨著他的右手極富節(jié)奏地運弓,婉約而悠揚的樂聲便在屋子里彌漫開來。陽光在他臉上閃閃爍爍,把他沉醉的眼神一再照亮。陽光在京胡的弦上忽隱忽現(xiàn),像在進行另一種奇妙的彈奏。

曲畢,李厚國將京胡放在一旁。京胡并不是他最擅長的樂器,他最擅長的是嗩吶。

李厚國拉京胡的時候,肖遠游進了里屋。京胡樂聲剛停止,肖遠游就拿著一把嗩吶,慢慢地走到李厚國身邊。李厚國起身,接過師傅手里的嗩吶,恭恭敬敬地吹了起來。頃刻間,屋子里便充盈著嘹亮的嗩吶聲。避閃不及的陽光,仿佛也跟著嗩吶聲飄揚起來。

肖遠游坐在沙發(fā)上看著徒弟的演奏,目光既嚴厲又慈愛。李厚國吹畢,肖遠游露出贊許的神情,李厚國看了看師傅,不好意思地笑笑,謙遜得像個孩子。

肖遠游的老伴兒坐在一旁,安靜地欣賞著。她告訴我,幾個后人都在外地工作,李厚國雖是徒弟,但就像兒子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二老。

“我跟隨師父學習絲弦鑼鼓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師父任何時候需要我,我一定立刻趕來?!崩詈駠χf。

肖遠游也笑了。笑容里滿是慈愛。

肖遠游出生在建始縣長梁鎮(zhèn)一個名為盛竹河的地方。那些年,在盛竹河及周邊地方,哪家有喜事或白事,通常都會請絲弦鑼鼓班子進行表演。

肖遠游也說不清自己是什么時候喜歡上絲弦鑼鼓的?;蛟S,生來就與絲弦鑼鼓結下了解不開的緣。隨著年齡的增長,肖遠游感到自己對絲弦鑼鼓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肖遠游跟著長梁一位名叫湯吉祥的藝人學習了一些打鑼鼓的技巧和少量牌子曲。

1963年5月,肖遠游聽說被省文工團請去教建始絲弦鑼鼓的尹明河回鄉(xiāng),抓住機遇,正式拜尹明河為師。

拜師學習絲弦鑼鼓,是肖遠游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肖遠游鄭重地寫下了拜師帖,用紅綢子包著,交給尹明河。紅紙黑字,映著肖遠游明亮的雙眸,也映著肖遠游一生的追求。

尹明河是當時建始最厲害的絲弦鑼鼓藝人之一,建始縣長梁鎮(zhèn)峽口人,精于本地鑼鼓。

尹明河雖收了肖遠游為徒,但沒有充足的時間口傳心授。只能在逢年過節(jié)或探親時回到家鄉(xiāng),叫來肖遠游教授一些要領。肖遠游憑借著非凡的領悟力,勤加練習,掌握了更多打鑼鼓的技巧和絲弦中的南、北、上三條路(在建始民間,藝人對梆子、二黃、西皮有獨特的稱謂,把二黃稱為南路、西皮稱為北路、梆子稱為上路。對這三種聲腔總稱為“三條路”。二黃被稱為南路,是因為“‘二黃腔’出于江西,傳到湖南、湖北”。西皮被稱為北路,是因為西皮脫胎于西北的“梆子腔”。之所以稱四川《彈戲》中四川化了的“川梆子”為上路,是因為它建始西邊?!叭龡l路”流入到建始民間,逐漸運用到藝人們在紅白喜事演奏活動中新節(jié)目中。)以及十幾個堂牌子(用兩只大嗩吶合奏的曲牌,因其多在堂屋演奏,俗稱“堂牌子”,多用在一段鑼鼓的開頭和結尾。)。后來,尹明河離開省文工團,返鄉(xiāng)回村,肖遠游跟隨尹明河,在建始多個地方教絲弦鑼鼓,技藝越來越精湛。

“您學習打鑼鼓的時間比較長啊?!蔽腋锌?。

“一場絲弦鑼鼓演奏得成功與否,鑼鼓的作用是很大的。鼓是指揮,也就是民間俗稱的‘統(tǒng)子’。司鼓稱為‘坐統(tǒng)子’。司鼓者需得掌握鑼鼓段的演奏速度、力度,以及各類曲牌任意穿插連綴的主動權。司鼓者用手勢和鼓點子指揮轉換曲牌?!毙みh游說。

我點點頭。

“師父是一個優(yōu)秀的司鼓者,可以即興編出結構合理、曲牌連接自然、表現(xiàn)力非常豐富的鑼鼓樂段來,令聽者如癡如醉。”李厚國補充道。

“唉,現(xiàn)在沒力氣打鑼鼓了。還是年輕時好啊,跟著師父學打鑼鼓,渾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勁?!毙みh游沉浸在跟著師父學習絲弦鑼鼓的回憶里,眼睛里閃著明亮而和煦的光?;蛟S,在肖遠游的心里,那個意氣風發(fā)的他,從來不曾遠去。在許多個瞬間,他一想起跟著師父學習絲弦鑼鼓的種種過往,那個年輕的他就回來了。

好奇心驅使我問肖遠游:“以前,很多人都是像您這樣跟師學習絲弦鑼鼓嗎?”

肖遠游搖了搖頭,說:“不是,當時較為普遍的傳習方式,是‘烤轉轉火’式傳承?!?/p>

“烤轉轉火”,聽起來就很有意思。

肖遠游解釋,交了拜師帖的一伙人為了學習絲弦鑼鼓,一般選擇農閑時或者晚上,集中在一起把師父請進家門授藝,一個學習周期里,大家輪流供養(yǎng)生活開支一天,師父則每天換一家授藝,俗稱“烤轉轉火”。對于各個徒弟而言,承擔一天的生活開支就可以學習一個周期,是相對劃算的。對于師父來講,也是樂意的,每天都去不同的徒弟家,又有哪個徒弟不用好酒好肉招待呢。

這真是一道別具情趣的民間藝術風景。今天“轉”到這家,明天“轉”到那家,轉轉轉,“火”接連燃起,絲弦鑼鼓接連響起。另一種“火”,在師父和徒弟們的心里迸發(fā)出來,閃爍在眼眸里,飛揚在樂聲里。

這道獨特的風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老百姓生活條件的提高,漸漸退隱在時間的深處,卻定格在建始的大地上,鮮活在建始人的記憶里。

肖遠游提到,當時還有幾種傳習方式也比較普遍。“摟渣梓”式傳承,就是一批熱愛絲弦鑼鼓的人,組織絲弦鑼鼓藝人教班授徒,承擔一切必需的開支費用,相關事情都由一個人摟底,俗稱“摟渣梓”?!伴T內師”式傳承,這種傳承方式局限于大姓家族中,也就是家族式的傳承,通過有威望的相當于以前的族長式的人物,推舉一個技藝高超的、有威望的族人做師父(本家族沒有師父的,會選一個有音樂天賦的族人外出學藝),在本家族中建立自己的絲弦鑼鼓班子?!案鷰煛笔絺鞒?,就是跟在師父身邊學藝,手把手地進行多種器樂的技法傳授,有活動外出時,帶著徒弟一同趕場子,于現(xiàn)場中感受、學藝。這樣教出來的徒弟,大都精通多種技藝,俗稱“全褂子”?!皡煛笔絺鞒?,分兩種情況:一是指部分師父根據(jù)徒弟的悟性和為人處世,傳授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技法,有意讓自己的徒弟到其他藝人門下學習取經,交流技法,從而進一步提高技藝。二是那種特別聰明的有音樂天賦的人自學絲弦鑼鼓,每逢周邊鄰里有紅白喜事,這種人就出現(xiàn)在鬧場上,給藝人們端茶奉水,在旁邊觀看演奏,手中拿筷子或小棍棒在桌子邊緣按節(jié)奏練習,并虛心請教,若是缺人手,主動頂替上來幫著完成演奏。

隨著肖遠游的講述,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種種傳習絲弦鑼鼓的場景,或清晰,或朦朧,或浩大,或簡易,或莊嚴,或隨性。所有場景,都有著粗獷而豪放的線條,豐富而靈動的色彩,厚重而磅礴的質感。我仿佛能穿越時空,只要輕輕地伸出手,就能觸摸到某個傳習場景里的某件樂器。

“對我來說,演奏絲弦鑼鼓,是一件特別愉快的事。我很享受演奏絲弦鑼鼓的過程?!毙みh游的話,把我從無邊的想象中拉了回來。

“是啊,師父這一生,最喜歡的就是演奏絲弦鑼鼓。沒有什么事能影響師父對絲弦鑼鼓的喜歡?!崩詈駠聪蛐みh游的目光,始終是敬重的。

肖遠游聽著徒弟的話,抬眼看了一下窗外。他的雙眸里,閃過一抹若有所思的光焰。

“師父學成后,自己組織了一個絲弦鑼鼓班子,深受遠近鄉(xiāng)民的喜歡?!崩詈駠恼Z氣里,帶著毫不掩飾的驕傲。

“一年大致演奏多少場?”我問。

“多則200場左右,至少也有100多場?!毙みh游把目光從窗外收了回來,略微思索了一下說。

“不同的事,演奏的內容也不一樣吧?!蔽艺f。

“是的,這確實有講究。”肖遠游點點頭,接著介紹,每場演出,都是以鑼鼓開場。號鑼是絲弦鑼鼓的命令樂器。號鑼不響,嗩吶不吹。開場鑼共五擊,表示“天地君親師”,樂隊準備開始演奏。五擊的分配為三長聲兩短聲,長聲每擊二拍,短聲每擊一拍。無論紅事還是白事,鑼鼓有大開吹和小開吹之分。

大開吹,隆重一些。主家會在表演的場地放置一個圓臺,上面擺放香紙蠟燭、糕餅糖食以及紅包。號鑼響過之后,演奏與主家事宜相適應的大堂牌子,如【到春來】等,再號鑼四擊,演奏小堂牌子,如【喜宴會】【謝鞠癆】等。小開吹,簡易一些,號鑼后的堂牌子相對簡短。曲牌演奏結束后,再接著打鑼鼓。

不管是大開吹還是小開吹,三次號鑼完畢,堂牌子吹完后,以【狗撕羊】銜接,進入長路引;接著以半撲鼓接【拗槌】,然后接吹打牌子或干牌子。耍鑼鼓結束后,放炮接堂牌子,吹【大開門】,進入絲弦部分。絲弦部分從南路大出場進入圍鼓。

得承認,我聽得再認真,其實也無法完全聽懂。但這的確讓我更深切地領略到絲弦鑼鼓那非凡的藝術魅力。

肖遠游說起關于絲弦鑼鼓的任何事,都顯得云淡風輕。這是一個與絲弦鑼鼓相融相伴的生命,從骨子里透出來的深邃厚重與從容不迫。

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絲弦鑼鼓與建始人的日常生活,與許多建始人一生之中要經歷的重要的事是相生相系的。應一方百姓的需求,從事絲弦鑼鼓演奏的民間藝人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牌子,以在不同的場合演奏,營造與之相適宜的藝術氛圍??梢哉f,那些年,絲弦鑼鼓是建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人,在娘胎里就數(shù)次聽過絲弦鑼鼓,剛剛來到這個世間,聽到的最初的樂聲就是絲弦鑼鼓,長大后,看絲弦鑼鼓表演也是常事,或者就像肖遠游一樣,成為一個演奏絲弦鑼鼓的藝人。只要絲弦鑼鼓班子把樂器一支,那鼓聲、那弦樂一響起,那種熟悉的、無可替代的感覺就從心底升騰起來了??炊嗌倩匾膊荒仧牰嗌倩囟疾粎捑?。

絲弦鑼鼓在建始的盛行,離不開像肖遠游這樣的人的傳承。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精通絲弦鑼鼓的藝人并不多,幾個在絲弦鑼鼓上造詣很高的藝人也已年老,再無心力帶徒弟。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隨著尹明河的去世,只剩下中年的肖遠游掌握著大量絲弦鑼鼓的相關曲牌。眼見絲弦鑼鼓的傳承有青黃不接的趨勢,肖遠游心里急呀。他深知,絲弦鑼鼓不僅僅是建始人在紅白喜事中的一種需要,更是一種獨具魅力的民間藝術,有著深遠的文化價值。于是,肖遠游組織肖遠才、肖茂榮等擅長演奏絲弦鑼鼓的藝人,在建始縣城附近的興安壩、黃土坎等地,收徒弟傳授技藝,令絲弦鑼鼓煥發(fā)出全新的活力與生機,受到更廣泛關注。肖遠游、肖遠才、肖茂榮也因此被稱為“建始三肖”,成為建始的代表性絲弦鑼鼓藝人。

跟肖遠游當年拜師一樣,肖遠游的徒弟們也都鄭重地寫了拜師帖。肖遠游說:“寫拜師帖,是個儀式,更重要的是,要對絲弦鑼鼓這門藝術有敬畏之心,踏踏實實地學。遇到有一定天賦的聰慧徒弟,當師父的格外開心。雖然對每個徒弟都是傾心傳授,但最終學得怎樣,還得看徒弟的悟性?!?/p>

肖遠游指了指李厚國,說:“他就是個難得的悟性很高的徒弟,一點就通,舍得鉆研,同一件樂器,同一個牌子,他就能比別人演繹得更到位,更具有感染力。”

李厚國說:“全靠師父耐心細致地言傳身教,徒弟們才能學到精髓。師父帶出了多個出類拔萃的徒弟,比如向竹青、向四青、李厚林、向道彩等?!?/p>

我好奇地問肖遠游:“50多年來,您一共帶了多少個徒弟?”

肖遠游想了想,說:“那還真記不清了,至少有600多個吧,遍及建始縣業(yè)州、長梁、茅田、三里以及恩施市柏楊、崔壩等地。”

肖遠游的老伴在一旁補充道:“直到現(xiàn)在,都還在帶徒弟,有兩個班,每個班十幾個人,每周五和周六晚上集中教授兩小時,不收取任何費用?!?/p>

這著實令我沒想到。眼前這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早該在家好好地享清福了,還在帶徒弟,還在為絲弦鑼鼓的傳承操心出力,怎能不令人欽佩。

肖遠游說:“去年我大病了一場,在ICU里躺了好些天,或許是老天爺還不打算收我吧,總算挺過來了,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F(xiàn)在帶徒弟沒法像從前那樣,有充足的精氣神,給徒弟們示范吹、拉、打,只能講一些要領。這一生嘛,就喜歡絲弦鑼鼓,跟那些也喜歡絲弦鑼鼓的后輩們在一起,盡可能地多傳授一些要領和技巧,我覺得值?!?/p>

“那是當然。我沒有觀看過您演奏絲弦鑼鼓,真是遺憾?!边@是我的心里話。

“我找一些我以前在一些場合演奏絲弦鑼鼓的照片給你看看吧?!毙みh游說完,便到里屋拿了十多張照片放到我面前。

肖遠游指著一張張照片,向我介紹表演的地方和時間。照片上的肖遠游,或舉著嗩吶,全神貫注地吹著;或掄起鼓槌,瀟灑自如地擊鼓;或操著京胡,從容優(yōu)雅地拉著。我發(fā)現(xiàn),每張照片上肖遠游的神情都是嚴肅里帶著淡定、從容,以及自然而然的投入和不易察覺的慈悲。我想,這就是一個民間藝術大師最真實也最接地氣的狀態(tài)。

我說:“您和其他藝人一起演奏絲弦鑼鼓,很有感染力啊。從照片上都能感受到這一民間藝術原汁原味的魅力。”

肖遠游看向窗外,表情瞬間肅然:“我特別希望原汁原味的絲弦鑼鼓得以更廣泛地傳承?!蓖A藥酌?,肖遠游接著說:“現(xiàn)在有少數(shù)人,雖然算得上是絲弦鑼鼓藝人,但其實欠缺虔誠而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沒有較好地掌握器樂的吹打技巧,也沒有真正領會到絲弦鑼鼓的深厚內涵以及豐富的藝術表現(xiàn)力,如果再帶一些徒弟,會對原汁原味的絲弦鑼鼓造成沖擊?!?/p>

是的,隨著時光的流逝,許多民間藝術在傳承中不可避免地“荒腔走板”。絲弦鑼鼓,經過幾代人的傳承,那份原汁原味,正是其獨特的魅力所在,需要珍視。

肖遠游表示,他心里一直有個愿望,就是建始絲弦鑼鼓在將來的某一天,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三個小時的交談,讓我感到,絲弦鑼鼓就像一本巨大的書,我隨著肖遠游和李厚國的指引,翻開了其中幾頁,讀到了一個一個精彩的片段。

結束走訪。沿著廣潤河邊的路,我往家走。

一河秋水悠悠流淌。我忽然覺得,絲弦鑼鼓的神韻,不也如這河水一般,悠悠地流淌在時間里,流淌在建始的土地上。

秋漸深。

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我再一次去長梁鎮(zhèn)。

清風拂過山野,稻香撲鼻而來。只因去年秋天邂逅了長梁鎮(zhèn)那一片片金黃的稻田,從此便無法忘記。我愿意被那樣的美一再誘惑。

遠遠地,那久違的稻田一躍入眼簾,我就感到被一種既浩大蒼茫又細微輕柔的美好包圍。

忽然,我看見稻田中央的一座農房的院子里,一個約摸八九歲的男孩,雙手舉著嗩吶,鼓起腮幫子,全神貫注地吹著。

陽光照亮了他滿臉的稚氣。他的嗩吶聲飄蕩在隨風起伏的稻浪里,仿佛也帶著一種不可捉摸的香氣。他吹得并不流暢,甚至還有些生澀,時不時地還破音了。

一瞬間,這個吹嗩吶的男孩,令我想起了春天時在長梁鎮(zhèn)看絲弦鑼鼓的情形,還想起了李厚國吹嗩吶的情形。我推測,這個男孩可能在學絲弦鑼鼓吧。隨后,我在與一位當?shù)卮迕竦慕徽勚?,證實了我的推測。那個男孩學絲弦鑼鼓半年多了,常常在自家院子里練習吹嗩吶。

我不僅看到了稻田之美,還看見了另一種美,那就是那個吹嗩吶的男孩呈現(xiàn)出來的如稻田一般充滿希望與生機的美。也是絲弦鑼鼓煥發(fā)出來的全新的光彩與魅力。

近年來,絲弦鑼鼓進入了建始部分小學的課堂,由一批知名絲弦鑼鼓藝人定期授課。其中,由長梁鎮(zhèn)民族小學的學生們演奏的絲弦鑼鼓,屢次在省級、國家級的民間藝術展演中,驚艷了評委與觀眾,獲得佳績。

隨著時代的變遷,絲弦鑼鼓,除了依然在建始及其周邊地方百姓在紅白喜事中出現(xiàn),還出現(xiàn)在一些節(jié)日的慶典活動中,出現(xiàn)在各類民間藝術展演中。

絲弦鑼鼓,已然是建始的一個文化符號。

對絲弦鑼鼓,我了解得越深入,越深感自己的淺陋。

站在那片金燦燦的稻田中央,我忽然明白,得從更廣闊的視野,去解讀絲弦鑼鼓。我的耳畔,似乎依稀聽見絲弦鑼鼓那最初的樂聲,從四面八方隱隱傳來。

循著時空的坐標,放眼望去,萬千風情,盡在其中。

任何一種民間藝術的產生,都與當?shù)赜凭枚裰氐奈幕植婚_。絲弦鑼鼓的產生,也不例外。

據(jù)相關資料記載,建始于三國吳永安三年(260)置縣,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鄂西地區(qū)最早建立的縣級政區(qū)??h名為吉祥之意。

在漫長的歷史卷軸中,巴蜀文化、荊楚文化、土家族文化以及苗族文化在建始雄奇而靈秀的山水間交匯,形成一幅波瀾壯闊的多姿多彩的文化畫卷。

千百年來,生活在建始的廣大百姓,由于山大人稀和野獸的危害,逐漸形成了打“薅草鑼鼓”的風俗?!八奈逶略挪荩瑪?shù)家共趨一家,多至三四十人,一家耘畢,復趨一家,一人擊鼓,以作氣力,一人鳴鉦以節(jié)勞逸,隨耘隨歌,自叫音節(jié),謂之薅草鑼鼓?!保ā秮眸P縣志·風俗志》)至今相沿成習。明朝王圻在《三才圖會》寫到其作用、形式和情緒表現(xiàn):“薅田有鼓,自入蜀見之,始,則集其來;既來,則節(jié)其作;既作,則防其所以笑語而防務也。其聲促烈清壯,有緩急抑揚,而無律呂?!痹谶@里,“有緩急抑揚,而無律呂”的薅田鑼鼓,指的“薅田鑼鼓”中的純擊樂牌子,民間藝人把它稱為“小牌子”或“干牌子”。

后來,“干牌子”從“薅草鑼鼓”里單獨分離出來,與民間音調形成“耍鑼鼓”。在絲弦鑼鼓出現(xiàn)之前,迎親娶親、立屋擋水、送梁樹送匾等活動中,普遍盛行的就是“耍鑼鼓”。《建始縣志》載乾隆丁卯科舉人范述之的詩《元夜》,其中有描寫玩燈的情景,詩曰:“四井余燈火,三川沿鼓鼙”。這里的“燈”上指玩燈的隊伍,“鼓鼙”則指玩燈時的鑼鼓樂。由于玩燈時也用這種鑼鼓樂,所以被稱為“耍鑼鼓”。

再后來,曲牌體戲曲音樂流入鄂西,據(jù)《恩施縣志“卷九”流寓》載:“彭幫鼎,字配堂,江西南昌人。工書善辭賦,曉昆山音律?!迸韼投Υ蟮质乔∧┠陙淼蕉魇┑?。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昆曲即傳到恩施了。與恩施相鄰的建始,自然而然地也受到昆曲的影響。

絲弦鑼鼓,是在土家族“薅草鑼鼓”的基礎上,通過民間藝人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并吸收民間音調和外來戲曲音樂的元素而形成。由“干牌子”(土家族薅草鑼鼓牌子)、“吹打牌子”(戲曲音樂)、“堂牌子”(嗩吶曲牌)和“絲弦”(嗩吶吹戲)等組成。

要講清絲弦鑼鼓的起源,還必須提到一戶姓李的人家。

李世高,人稱“高老頭”,是個頭腦精明的商人,常年奔走在建始與外地之間。李世高見多識廣,愛好曲藝。李世高先是將他的大兒子李德魁送到外地(推測是安徽阜陽)一個戲班學習曲藝。李德魁天資聰穎,很快成為戲班里出類拔萃的琴師。后來,李世高將另一個兒子李德福也送去大兒子所在的戲班學習曲藝。在戲班時,李德福的技藝稍遜于李德魁。

嘉慶年間,昆曲開始走向衰落,戲班散伙,兄弟倆回到他們的老家所在地——建始縣一個叫鷂坪李家坂的地方。和兄弟倆一起回到建始的,還有同一戲班的、比他們年長一些的優(yōu)秀藝人張癟鼓。

回到家鄉(xiāng)后,李德魁、李德福和張癟鼓一起以傳授鑼鼓、嗩吶、胡琴為業(yè)。目光深遠的李世高對此大力支持。期間,好學上進的李德福跟著李德魁和張癟鼓進一步提升技能,也成為了非常優(yōu)秀的藝人。

李家兄弟把在戲班學到的【五馬】【上繡樓】【清板】【如破竹】【到春來】【秋采】等26個“堂牌子”(曾是影響全國的“昆山曲”),靈活地融合在“耍鑼鼓”里,使本地鑼鼓從無“律呂”(指音律標準)過渡到有“律呂”。此后,建始民間也就有了專門靠打鑼鼓、吹嗩吶為業(yè)的藝人。

建始本地的“耍鑼鼓”與李家兄弟帶回的曲牌結合,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魅力,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到福壽、生子、喪事、嫁娶、造宅等民間事宜。

再后來,梆子、二黃、西皮流入建始,被李家兄弟等民間藝人納入。因民間紅白喜事時受到限制,他們便把戲劇中人聲唱的部分用嗩吶演奏,以代替人聲。小嗩吶代表女角,大嗩吶代表男角。

李德魁、李德福、張癟鼓等民間藝人,漸漸被人們熟知,并被人們稱為“打絲弦鑼鼓”的,這一整套曲目牌子也順理成章地被稱為“絲弦鑼鼓”。

遺憾的是,李德魁和張癟鼓都英年早逝。

此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李德福獨自收徒弟,傾心傳授技藝,進一步擴大絲弦鑼鼓的影響力。李德福先后培育出了五位出色的徒弟,分別是李直春、朱芳之、湯維興(前文提到的肖遠游的發(fā)蒙師湯吉祥之父)、尹明河、李發(fā)垂(李德福之子)。這五位徒弟學成后,又分別帶出不少出色的絲弦鑼鼓藝人。

經過以李德福、李直春、尹明河為代表的多個民間藝人的潛心鉆研和大膽創(chuàng)新,漸漸地,絲弦鑼鼓在建始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他們,曾在建始的土地上一次次縱情地演奏絲弦鑼鼓,演繹種種喜樂悲歡,也演繹出不一樣的藝術人生,演繹出一個地方的別樣風情。

時光荏苒,絲弦鑼鼓在建始不斷得到更廣泛的傳承與關注。絲弦鑼鼓藝人也越來越多。

如今,絲弦鑼鼓班子幾乎遍及建始全境。據(jù)統(tǒng)計,全縣境內有班子數(shù)百支,數(shù)千人從藝。

絲弦鑼鼓,無疑是建始民間藝術里一朵綻放得尤為絢爛的花。它穿越漫漫時空,釋放恒久又清新的芬芳。

本期點評1:

絲弦鑼鼓誕生自湖北建始等地,被認為是“土家族的交響樂”。黎采的《穿越時空的弦歌》的確寫出了這種“東方民間交響樂”的磅礴大氣與親和隨意:它莊重,開場鑼要行定之規(guī)表達對“天地君親師”的敬意;它博大,將本地耍鑼鼓的民俗與中原曲藝融為一體,并汲各方之所長;它親和,廣泛出現(xiàn)在鄉(xiāng)村婚喪嫁娶、田間地頭等各種場合,將樸素的情感以一種莊重而狂歡的方式表現(xiàn),展現(xiàn)了非遺技藝深厚的民間活力。

概言之,《穿越時空的弦歌》是一篇關于非遺技藝的報告文學之作,也是一篇具有文化散文氣質的作品,文章將歷史感與現(xiàn)場感、理性與詩性、厚重與清新等內容風格要素拿捏得較為精準。作者開篇著重描寫絲弦鑼鼓表演的盛景,以豐富的視聽感受吸引讀者興趣;爾后帶出對傳承人肖遠游及其弟子的采訪,在一來一往輕松如家常的聊天中展開話題,借手藝人之口將絲弦鑼鼓在當?shù)氐陌l(fā)源、流傳與興盛情況交待清楚,既有景的展現(xiàn)、史的呈現(xiàn),也有思的真切。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散文將絲弦鑼鼓這種民間的、活態(tài)化的非遺傳承方式翔實而生動地記錄了下來:“烤轉轉火”、“摟渣梓”式、“門內師”式、“跟師”式、“參師”式……這些蘊含著民間集體智慧和活力的方式,是保證民間手藝活態(tài)傳承千百年而不衰竭的秘密之一。在最后,作者返回抒情的語調,以田野、麥苗、少年等意象寓意非遺的民間傳承充滿希望。非遺民俗研究界一貫認為,要真正傳承“非遺”文化與精神,必須要讓“非遺”技藝與傳承者的生命體驗互相融合,堅持一種“融域的、生活化的傳承,而不是離土、離地、離鄉(xiāng)的館舍傳承或者說鏡頭傳承”。因此,在“非遺”傳承日漸影像化、視頻化的今天,類似本文這樣的非遺報告文學作品,將人與藝術、技藝與精神、傳承與發(fā)展等深刻命題更鮮活而準確地表達了出來。在非遺的記錄與傳播上,文學依然有可為之處。

——康春華(青年批評家、《文藝報》編輯)

本期點評2:

真情永漾水天長

從民間藝人的動作、姿態(tài)、視線、言語與神情等,一直寫入心魂,又將絲弦鑼鼓微妙地融入四圍景物與無垠的天地,作者力求寫得出神入化。

直沖云霄的鼓樂,在文章起始,先聲奪人。十余種樂聲,或急或緩,時快時慢,起起落落,交織纏繞中,“他目光如炬,雙手靈活地揮動著鼓槌,鼓槌一端拴著的七彩飄帶在空氣里快速地飄動,宛若一道道變幻莫測的彩虹?!绷钊四坑分南蛲?。

地道的農民,一拎起樂器便掏心般癡醉。文中對人物的眼睛,在時空變幻中,多次給予特寫鏡頭。如寫璀璨梨花邊盛大的絲弦鑼鼓表演里,一位優(yōu)秀老藝人“他瞇著眼,他在看向只有他自己能看見的某種東西。他的整個心魂,都系在一把京胡的弦上。就這樣,縷縷弦樂自他的手中如山澗清溪一般流淌開來?!睂懶∥輧?,肖遠游的高徒李厚國獨奏“初秋的陽光,透過窗,在屋子里灑下?lián)渌访噪x的畫意……陽光在他臉上閃閃爍爍,把他沉醉的眼神一再照亮。陽光在京胡的弦上忽隱忽現(xiàn),像在進行另一種奇妙的彈奏?!碑斝みh游沉浸在隨師學習絲弦鑼鼓的回憶里,“眼睛里閃著明亮而和煦的光?;蛟S,在肖遠游的心里,那個意氣風發(fā)的他,從來不曾遠去。”

不止“梨花仿佛在鼓聲里開得愈加義無反顧”,心有靈犀的作者,心弦一顫,更聽到的是“樂聲仿佛在梨花間有了某種不可捉摸的韻致”

愛行走金黃稻田的黎采,不僅視線牽系明亮的事物,心樁更懸掛著有情草木,天地萬籟。前往拜訪肖遠游,正因來自大地深處的渾厚力量,催促她探尋關于絲弦鑼鼓的塵封的過往。只有靜心,凝神,才能跟著黎采一起傾聽,洋溢著十二分的野性與淳樸的絲弦鑼鼓,蘊藏無限生機,“在闊大的山野里飄蕩,躍動,和著河水流動的聲音,草木和莊稼搖曳的聲音,鳥叫聲,蟲鳴聲……”

全文敘事清晰,錯落有致。在娓娓道來中,有滋味地講述了“土家族的交響樂”絲弦鑼鼓的演藝特征、鼓樂曲牌、傳承方式等等,顯示了作者駕馭長篇文字的能力,而且溫熱貫穿,轉換自如,寫活了現(xiàn)場采訪中,肖遠游與高徒李厚國的音容笑貌,師徒之間真摯的深情,譬如肖遠游肅然中的淡定從容,師父的嚴厲與慈愛,譬如徒弟的謙遜、爽快與憨態(tài)可掬,徒弟對師父精湛技藝的敬重,為師父藝術人生的由衷自豪,無不見諸筆端。

“隨意講,講真實的,難忘的?!鼻∷谱髡卟稍L過程中的一句話,《穿越時空的弦歌》行文自然,率真樸實,毫不矯飾,同時又起伏有致,耐人回味。

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掃瞄,關于絲弦鑼鼓的歷史文化內涵,作者沿著時間縱軸的探尋,使文章的份量愈發(fā)沉甸甸。當然,這里還有進一步的拓展空間。

逐層剝筍,肖遠游對民間瑰寶絲弦鑼鼓一生的熱愛,對其傳承的憂心如焚與無私奉獻,盡現(xiàn)眼底。文章接近尾聲,一個小孩子的奏樂意味深長。

如果與黎采一起,沿廣潤河深秋的波紋前行,絲弦鑼鼓不正像一首天地交響樂的主調,不斷再現(xiàn),余音不絕嗎。

——盧靜(山西文學院簽約作家)

了解黎采更多作品,請關注其個人空間:黎采的作品集

 

往期佳作:

野川:高處(組詩) (2023年第38期)

王賀嶺: 與大樹為鄰 (2023年第37期)

梅鈺:高樓灣(2023年第36期)

葉青才:耳朵里總養(yǎng)著幾只鳥(外一篇)(2023年第35期)

李日清:九月詩抄(組詩)(2023年第34期)

嘎代才讓:念欽街詩稿(組詩)(2023年第33期)

紅山飛雪:曠野三章(2023年第32期)

墻有棘:水漬(2023年第31期)

陳華:拘魂枕(2023年第30期)

南苡:與秋書(2023年第29期)

靜河:塵封的胡同(2023年第28期)

西貝侯:圪塔院記憶(2023年第27期)

宋煜:她小心摘下易變質的詞語(組詩)(2023年第26期)

北方:北方的莊稼(2023年第25期)

蔣戈天:鄉(xiāng)村辭(組詩)(2023年第24期)

龐文輝:寫給南潯的組章(2023年第23期)

畢海林:墻根下的縮影(2023年第22期)

森森:向日葵(組詩)(2023年第21期)

陳春琴:盜戲(2023年第20期)

劉文邦:每一天都不是多余的(組詩)(2023年第19期)

蕭憶:舊事錄(2023年第18期)

西厙:站在秋天中央(十年十首)(2023年第17期)

雷云峰:幡然醒悟(2023年第16期)

保定許城:眉眼盈盈(2023年第15期)

九天:A.I.(2023年第14期)

王國良:老屯子的臉(組詩)(2023年第13期)

魯北明月:清明 清明(2023年第12期)

流水方舟:生命的硬度(2023年第11期)

肖笛:月亮,是一粒藥丸(2023年第10期)

劉海亮:龍湖記(2023年第9期)

程文勝:西碼頭的奤子(2023年第8期)

原莽:人間如此遼闊(組詩)(2023年第7期)

廖彩東:輕墨雜彈圍屋內外(2023年第6期)

啟子:遼西北的月光(組詩)(2023年第5期)

歐陽杏蓬:大地之燈(2023年第4期)

余穂:如果一條河流送走很多事物(2023年第3期)

徐賦:月亮下的篝火(組詩)(2023年第2期)

蘇萬娥:火灰里的童年(2023年第1期)